东北一枝花 -张哈哈
0:00 / 0:00 (朗诵:琼花)
12
播放列表
    初始的播放列表项
  • 0.25x
  • 0.5x
  • 0.75x
  • 1.0x
  • 1.25x
  • 1.5x
  • 2.0x
  • 列表循环
  • 随机播放
  • 单曲循环
  • 单曲播放
背诵 拼音 赏析 注释 译文

送方外上人

刘长卿 刘长卿〔唐代〕

孤云将野鹤,岂向人间住。
莫买沃洲山,时人已知处。

译文及注释

译文
孤云陪伴着野鹤,怎么能在人间居住。
不要买下沃洲山,现在已经有人知道那儿了。

韵译
野鹤驾着孤云高飞天空,怎能在人世间栖居住宿?
要归隐请别买沃洲名山,那里是世人早知的去处。

注释
上人:对僧人的敬称。
孤云、野鹤:比喻闲逸逍遥之人。
将:携带,带领。
沃洲山:在浙江省新昌县东,相传为晋代高僧支遁放鹤养马处,有放鹤峰,养马坡,道家列为第十二洞天福地。

参考资料:完善

1、 韩成武.唐诗三百首赏析:河北人民出版社,1995年04月第1版:484-485
2、 沙灵娜译.唐诗三百首全译:贵州人民出版社,2008.9:341

赏析

  这是一首送别诗,但不是一般的亲朋好友间的送往迎来,而是送僧人归山。这首诗前两句以凌云的野鹤形容僧人,贴切有味,理应不失孤云野鹤般脱俗的品性;末两句写诗人对方外上人的讽喻规劝,劝上人隐居冷寂的深山,而不要到热闹的名胜去沽名钓誉。这首诗语言妙趣横生,闲散淡远,构思精巧。

  “孤云将野鹤,岂向人间住。”以凌云的野鹤形容僧人,贴切有味。“云”与“鹤”本来已不是俗世凡物,何况还是“孤云”与“野鹤”,这样超尘脱俗之物在人世是留不住的。因此诗人诙谐地说:“岂向人间住。”尘世难留方外高人。方外高人理应去深山古刹,静心修炼;因此,上人归山,恰得其所,理应祝贺,不该作儿女之态,像俗人那样依

展开阅读全文 ∨

创作背景

  至德元年(756年)作者从南巴回来之后,立刻重返江南。这此后的将近十年间,刘长卿在江浙游荡,寻幽探胜,交结僧人。这首诗便作用在江浙游荡期间。

参考资料:完善

1、 李淼 李星译评.蘅塘退士选编,唐诗三百首:绘图本:吉林文史出版社,2002年08月:364

简析

  《送方外上人》是一首五言绝句。此诗前两句以凌云的野鹤形容僧人,贴切有味,理应不失孤云野鹤般脱俗的品性;后两句写诗人对方外上人的讽喻规劝,劝上人隐居冷寂的深山,不要到热闹的名胜去沽名钓誉。这首诗语言妙趣横生,闲散淡远,构思精巧。

刘长卿

刘长卿

刘长(zhǎng )卿(约726年-789或790年),字文房,世称刘随州,宣城(今属安徽)人,一说河间(今属河北)人,唐代诗人。玄宗天宝八载(749年)登进士第,释褐任陈留浚仪县尉。安史之乱起,南奔流落江南,至德元载(756年)被采访使李希言任为长洲县尉。至德二载(757年)冬被谤陷狱,十二月遇赦,摄海盐令。因冤情未雪,被贬南巴尉。约大历三年(768年),前后任鄂岳转运判官。大历九年(774年),因拒绝观察使吴仲孺截留财赋,反被诬为贪赃,罢官后居义兴,后贬任睦州长史。建中元年(780年),任随州(今属湖北)刺史,世称刘随州。两年后因李希烈叛乱,弃官避地淮南、吴越,几年后去世。刘长卿诗以五七言近体为主,尤工五言,自诩为“五言长城”。 522篇诗文  137条名句

猜您喜欢
背诵 拼音 赏析 注释 译文

卖炭翁

白居易 白居易〔唐代〕

卖炭翁,伐薪烧炭南山中。
满面尘灰烟火色,两鬓苍苍十指黑。
卖炭得钱何所营?身上衣裳口中食。
可怜身上衣正单,心忧炭贱愿天寒。
夜来城外一尺雪,晓驾炭车辗冰辙。
牛困人饥日已高,市南门外泥中歇。
翩翩两骑来是谁?黄衣使者白衫儿。
手把文书口称敕,回车叱牛牵向北。
一车炭,千余斤,宫使驱将惜不得。
半匹红纱一丈绫,系向牛头充炭直。(红纱 一作:红绡)
背诵 拼音 赏析 注释 译文

咏怀古迹五首·其一

杜甫 杜甫〔唐代〕

支离东北风尘际,漂泊西南天地间。
三峡楼台淹日月,五溪衣服共云山。
羯胡事主终无赖,词客哀时且未还。
庾信平生最萧瑟,暮年诗赋动江关。
背诵 拼音 赏析 注释 译文

菩萨蛮·如今却忆江南乐

韦庄 韦庄〔唐代〕

如今却忆江南乐,当时年少春衫薄。骑马倚斜桥,满楼红袖招。
翠屏金屈曲,醉入花丛宿。此度见花枝,白头誓不归。
2025 333诗词古文网 | 诗文 | 名句 | 作者 | 古籍 | 纠错