译文
柔和的风夹着细雨,轻叩着苔痕斑驳的石阶;那幽微的残梅香气,在寂静中若有似无地飘来。
林子里落英堆积,宛如一片皑皑白雪;山岭南头,飞去的花瓣仿佛化作了浮动的云彩。
不必在江边城郭吹奏凄清的笛声,最怜惜那空寂的梅枝,沐浴着冷冽的夕阳余晖。
回望孤山脚下的蜿蜒小路,白鹤翻飞、粉蝶起舞,任它们在天地间自在徘徊。
注释
和:犹言随,伴。
点:点缀。本为花落,被动,说是点缀,主动。诗之新颖精巧亦在此处。
漠漠:无声。犹言默默。
林下句:谓默林花落,花办积垒如雪。
岭头句:谓梅花随风而飘,与岭头
予再莅吴将四载,欲访姑苏如未果。丙子五月廿四日,雨后,自胥江泛舟出日晖桥,观农夫插莳,妇子满田塍,泥滓被体,桔槔与歌声相答,其劳苦殊甚。
迤逦过横塘,群峰翠色欲滴。未至木渎二里许,由别港过两小桥,遂抵如下。山高尚不敌虎丘,望之又一荒阜耳。舍舟乘竹舆,缘山麓而东,稍见村落,竹树森蔚,稻畦相错如乡。山腰小赤壁,水石颇幽,仿佛虎丘剑池。夹道稚松丛棘,薝葡点缀其间如残雪,香气扑鼻。时正午,赤日炎歊,从者皆喘汗。予兴愈豪,褰衣贾勇如猿踏而上。陟其巅,黄沙平衍,南北十馀丈,阔数丈,相会即胥台故址也,颇讶不逮所闻。吾友汪钝翁《记》称:“方石中穿,传为吴王用以竿旌者”。又“矮松寿藤,类一二百年物”。今皆无有。独见震泽掀夭陷日,七十二峰出没于晴云皛淼中。环望穹窿、灵岩、尧峰诸山一一献奇于台之左右。而霸业销沉,美人黄土欲问夫差之遗迹,而山中无人能言之者,不禁三叹。
从山北下,抵留云庵。庵小,有泉石,僧贫而无世法酌泉烹茗以进。山中方采杨梅,买得一筐,众皆饱啖,仍携其馀返舟中。时已薄暮,饭罢,乘风容与而归。
待行者,幼子筠、孙韦金、外孙侯晸。六日前,子至方应该北上,不得与同游。赋诗纪事,怅然者久之。